北京时间7月7日晚,东亚杯首轮,中国男足0-3不敌韩国队。《今晚报》记者赵睿撰文点评道:新国足,老样子;新国脚,有亮点。

久尔杰维奇上任之后,中国男足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将阵型变回多数国脚更为熟悉的4231,试图增加中场的抗衡能力。首发11人中有9名队员参加了2026美加墨世界杯预赛亚洲区36强赛和18强赛,吾米提江和蒯纪闻则是首次代表成年国家队出战。此外,在进攻端,久尔杰维奇大胆启用年轻队员,王钰栋和蒯纪闻两位小将挑起梳理进攻的重任。
久尔杰维奇的这套打法设计和人员使用基本符合外界的预期,在上海海港队司职中后卫的吾米提江改打左后卫,蕴含着一种变化——右后卫高准翼参与进攻时,蒋圣龙、朱辰杰和吾米提江形成3中卫站位,阵型切换为343。中国男足开场后试图将球控制在脚下,通过地面配合组织进攻,但在韩国队的逼抢下未能奏效,只能更多地采取长传打身后,反倒创造出了几次射门机会。
巴顿登场制造威胁
下半场,巴顿换下高准翼出任右边后卫,这也是巴顿时隔664天后再次代表国足出场。巴顿登场后表现得格外积极,频频插上参与进攻。第51分钟,张玉宁禁区内做球,巴顿插上推射稍稍偏出,这次进攻可以说是中国男足整场距离进球最近的一次,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成功战术配合。

客观地说,如果不是对手下半场的几次进攻处理得没那么精细,结果可能会更刺眼。中国男足在场上的动作、意识普遍比对手慢半拍,可见,队员虽然在联赛有着不错的表现,但很难“平移”到亚洲赛场,因为中超节奏实在太慢了。
年轻队员仍需磨炼
虽然本场比赛的胜负并不重要,但中国男足在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仍需重视,因为有些短板如影随形很久,未来必须解决。
吾米提江镇守的左边路是对手攻击的重点,他的主力脚是右脚,在上海海港队也是司职右中卫,所以踢起来比较别扭。从这一点上引申出来的是目前中国男足缺少好的、纯正的左脚队员,吴少聪虽然是左脚将,但他因伤退出东亚杯。

被寄予厚望的王钰栋全场只有3次高光表现,上半场2次内线突破后传球给插上接应的后腰高天意,下半场有一次成功的外线突破传中。由于左路屡屡被打穿,王钰栋大量体能消耗在防守上,第78分钟就因为双腿抽筋被换下。蒯纪闻登场55分钟,奔跑积极,敢于要球,但面对经验丰富,迅速贴身逼抢的韩国队员,他不得不多次跑到左边靠后的位置接球,没有发挥出自己在中超赛场游刃有余的盘带和传球能力。
王钰栋和蒯纪闻的特点完全被对手限制住,说明年轻队员需要更多磨炼,距离“挑大梁”还有一段时间,千万不要“捧杀”他们。另外,在整体战术设计上也应该更有针对性,给进攻属性强的队员创造更多的发挥空间。